经济学原理笔记17——货币

货币

货币(Money)是经济中人们经常性地用来从其他人那里购买物品与服务的一组资产(现金(M0)、饭卡、支付宝余额等)

货币的职能:

  1. 交换媒介
  2. 记账单位
  3. 价值储藏
    使用货币交易后不立即使用该货币交换其他东西,则该货币就储藏了价值

能满足以上三个职能的都可以称之为货币。

如何选择资产持有形式?

需考虑资产的 流动性 和 收益性

  • 流动性:资产能够转换成经济中的交换媒介的容易程度(直接使用该资产进行交换)
  • 收益性:赚钱的能力,例如房产可能会在几年内涨好多倍

货币的特征是流动性很强,收益性极差的资产

货币的存量

经济中流动的货币量称为货币存量

中央银行

职能:

  1. 监督银行体系
  2. 调节经济中的货币数量

银行在货币供给中的作用

银行可以影响经济中活期储蓄的数量和货币供给(改变货币形式或货币供给)

如果银行仅用作存款,则不影响货币供给(活期存款)

准备金:银行吸收但没有贷出的存款

货币创造

假设向银行存款100元,银行将其中百分之九十(90元)用于放贷。剩下10元作为准备金

贷款人拿到90元继续存入银行,银行又拿其中的百分之九十(81元)用于放贷。此时,银行中的货币总量就相当于是 100 + 90 = 190 元

贷款人又能继续将这81存入银行,如此往复,货币总量就会增大。

货币乘数

货币乘数 = 货币总量 / 准备金(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数量)

指银行系统中相对于每1美元所能创造的货币数量(中国目前货币乘数大约是5,则说明市场上货币总量约为实际的5倍)

控制货币供给

改变贴现率

银行可以向中央银行贷款,这样的贷款会使得货币总量上升。该贷款的利率即为贴现率

改变准备金率
改变准备金数

银行挤兑

由于部分储蓄被银行拿去贷款,故若短时间内有大量提现要求,就会发生银行挤兑

银行挤兑使货币创造的过程反方向起作用,从而减少了货币的供给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经济体中货币数量过多(货币贬值)就会引起通胀

货币的价值是由货币的供给(中央银行)和需求(普罗大众)决定的

货币需求:反映了人们愿意以流动的形式持有的财富数量(直接把钱拿手上)

例如:物价越高,货币需求越高。存款利率越高,货币需求越低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