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笔记10——生产要素市场

生产要素:用于生产物品与服务的投入

劳动需求

劳动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也有其需求和供给曲线

由于边际产量递减,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时,需将雇佣的工人数设置在边际产量值等于工资的那一点(边际产量:每增加一单位劳动力引起的产量的增加量。边际产量值:边际产量*产品价格)

什么引起劳动需求曲线的移动

  • 产出价格
  • 技术变革
  • 其他要素的供给

技术变革

就一个具体行业而言,技术变革可能会增加或减少劳动需求

不过,技术进步总体上趋向于增加劳动而不是节约劳动。

原因:技术进步相当于是生产可能性边界外移。其造成的影响是所有物品生产总量增加。进而提高消费者福利,假设这些福利体现在各个方面,其中就包含劳动福利,则,考虑劳动需求与供给曲线,劳动供给不变,工资上涨(劳动福利提高导致),则说明劳动需求曲线右移,进而说明劳动需求量增大。

注:

  1. 生产可能性边界外移:所谓生产可能性边界指的是我用一公斤棉花既可以单独制造10张被子,也可以单独制造100件衣服,那么我就可以使用一条曲线表示用这些棉花同时制造被子和衣服能造多少。例如同时造3张被子或150件衣服。生产边界可能性外移指的是由于技术进步,导致原本只能制造10张被子的棉花现在可以制造20张了。可以想象,原来的那条曲线就向外移动了。
  2. 假如由于技术进步使得不需要那么多人耕地,如何解释技术进步增加劳动力需求?
    技术进步使得某行业劳动力需求下降,但可能会引起另一行业劳动力需求上升,并且上升的数量大于原行业下降的数量。例如农业进步使得不需要那么多人耕地,所以工厂的劳动需求大大增加,原来的农民都去进厂了。

引起劳动供给曲线移动因素

  1. 嗜好变动
  2. 可供选择的机会改变(改革开放可以出国打工)
  3. 移民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