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笔记9——垄断

竞争企业是价格接受者,而垄断企业是价格制定者

如果一个企业是某个产品的唯一卖者,其就可以被认为是垄断者

产生垄断的根本原因是进入障碍

进入障碍的三个主要来源:

  1. 关键资源由一家企业独有
  2. 政府给予一个企业生产某种产品的特权
  3. 生产成本比其他生产者更有效率(自然垄断)

垄断者的边际收益

垄断者的边际收益总是小于其物品的价格

因为需求曲线是向左下方倾斜的,这意味着垄断企业想多卖产品就需要降低价格。例如:某企业想卖 n 个产品就定价在 p 元,若想卖 n+1 个产品就需要定价在 p-x 元,则此时物品的价格为 p-x,边际收益为 p-x-x,这里面第二个 -x 表示:第n个产品本来可以卖p元,但你现在只能以p-x元卖出,则第n个产品收益也减少了x元。

垄断者的利润最大化

垄断企业要追求利益最大化就需要达到产量最大化,但由于边际成本递增使得产量不能无限大,故找到企业最大化(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对应的消费者需求曲线上的价格,就能达到利润最大化

垄断的福利代价

由于垄断者收取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它就在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和生产者的成本之间形成一个价格差,进而导致销售量小于社会最优量,于是便出现了无谓损失(和税收相似)

对垄断的公共政策

政府对垄断企业可以做出以下反应:

  1. 努力使得垄断行业更具竞争性
  2. 管制垄断者的行为
  3. 把一些私人垄断转换为公有企业
  4. 什么也不做

价格歧视

将同一个物品以不同的价格卖给不同的消费者

当一个物品在竞争市场出售时,价格歧视是不可能的。企业能够实行价格歧视,则它一定具有某种市场势力

某些市场力量会阻止企业实行价格歧视,例如套利的力量。它指在一个市场上以低价购买,而在另一个市场上以高价出售,赚取差价(因为价格歧视一定有一个高价和一个低价)

价格歧视的两个重要效果:

  1. 它可以增加垄断者的利润
  2. 它可以减少无谓损失

例如:机票价格,它能够根据订票时间与起飞时间差值进行歧视,使得用户自愿接受该歧视。例如,对于有些人计划旅游,他就能提前一个月买到便宜票,但有些人公务出差就必须接受最近的贵的票

再如数量折扣,量大优惠也是价格歧视

不完全竞争

企业面临竞争,但竞争没有激烈到使企业称为价格接受者

垄断竞争

许多企业出售类似但不相同的产品

举例:书籍、电影、歌星等

市场上企业的数目要一直调整到经济利润为0为止。(差异越来越小,直到接近完全竞争)

企业仍然面临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完全竞争市场中,在长期中没有生产能力过剩,垄断竞争中会,原因是完全竞争中,企业面临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弹性趋近于0)

虽然垄断竞争会产生生产能力过剩,但这并不是市场无效率的来源

对垄断竞争企业来说,价格高于边际成本

。。。。。。。。。。。。。。

寡头

只有少数卖者,每一个都提供类似的或者相同的产品

例如联通移动电信

市场上的任何一个卖者的行为都对其他卖者的利润产生巨大影响

寡头市场的关键特征是合作(科斯谈判)与利己的冲突

最好的选择是合作,成为一个联合企业,像垄断那样生产少量产品把价格定在高于边际成本的地方

但由于每个寡头只关心自己的利润,所以有强大的激励使企业集团难以维持垄断的结果

博弈论

双头是只有两个企业的寡头情况

双头同意垄断的结果:形成一个联合体(称为卡特尔)。但由于政策或者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很难达成合作

假设合作是不可能的,双方独立选择自己的产量,以使得自己的利润最大化,每个寡头考虑选择时都需要将其他企业的选择考虑在内

纳什均衡

相互作用中的每一个经纪人,在其他方所选择的策略为既定时(假设其他人的选择已经确定了),选择了自己的最优策略

注:纳什均衡不是指一个人的策略,而是所有人的策略组合所表示的策略,即该策略对A来说是最优的,同时对B来说也是最优的

囚徒困境:。。。

不是所有的纳什均衡都是囚徒困境,可能对A来说是最优的但对B来说不是

寡头数量变化如何影响市场结果

随着寡头数量增加,价格效应越来越小。趋近于完全竞争市场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