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笔记1——供给和需求

现代微观经济学研究供给、需求和市场均衡

一个单一的市场是由某种商品或服务的买卖双方构成的群体,不关心其市场形式(网络或现实等)

买方决定需求,卖方决定供给。他们共同决定市场结果(价格和数量)

若单独考虑每个买者(卖者)的意愿考虑市场结果很困难,所以一个市场的需求和供给考虑的是他们的总和(但不是所有的市场都适用,例如拍卖,该方式仅适用于竞争市场)

竞争市场:买者卖者很多、单个人的影响很有限。

完全竞争:物品完全相同(相同的物品才会有竞争)、买卖者众多以至于个人的意愿对价格影响不大、买者卖者都是价格接受者(买的人希望降价,卖的人希望涨价,结果导致两人都无法决定价格,都只能接受最终的价格)

除了竞争市场还有:垄断(只有一个卖者,它就能控制价格)、寡头(只有少数几个卖者,例如百事和可口可乐)

垄断竞争:有很多卖者(有竞争)、商品存在微小差别(百事和可口可乐)、每个卖者可以给自己的商品卖不同的价格(但不能偏离太大,因为毕竟还是有竞争的)

竞争市场

需求模型

需求量是买者愿意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例如价格升高,需求量就会下降

影响需求量的因素:

  • 市场价格
  • 消费者收入
  • 商品价格
  • 个人偏好(天气变热,冰激凌需求增加)
  • 预期(对未来价格的判断,例如如果你判断房价会上涨,你就会买房)

市场价格:

需求定律:其他条件不变,价格上升导致需求量下降(一般性而言,也有反例)

需求的变化和需求量的变化:需求量的变化单指价格变化导致的变化,需求的变化指价格之外的因素导致的变化

消费者收入:

随着收入的增加,对*正常品* 的需求会增加,但对*劣等品*的需求会减少(例如:有钱了就不爱坐公交反而经常打车了)

相关商品的价格:

替代品:例如麦当劳价格下跌,肯德基的需求就会降低

互补品:例如住房价格下跌,装修的需求量就会上升

需求曲线(汽车价格与汽车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但是也不能单纯只考虑这两个因素,例如:近些年房价在上涨,房屋的需求量也在上涨。若按上述分析,房价上涨应该引起需求量下降才对。但实际上,由于人们对未来房价的期望以及一些非理性因素,就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发生。

供给模型

供给量:买者原因且能够出售的数量

影响因素:

  • 市场价格
  • 成本
  • 技术
  • 预期
  • 生产商的数量

供给定律:其他条件不变,价格上升导致供给量增加(没有例外)

供给量变化和供给变化:同需求量

其他同需求量

供给曲线(汽车出售价格与供给量之间的关系):

供求均衡模型

供求定律:在竞争市场上,价格的调整使得供给量和需求量平衡

价格的调节最终会达到一个均衡:达到供求量相对的状况,在供求曲线相交的点

市场条件最终会将市场推向价格均衡点。例如:过剩供给(商品过多)会降低价格,超额需求(商品短缺)会抬高价格

市场不是一定会达到均衡点的:例如外界因素不断不变化、或人的非理性因素影响等

市场价格的变动应当至少考虑两个因素:是供给变化导致的还是需求变化导致的,亦或者是同时的变动

市场价格均衡点:

市场价格变动举例:

例如,原来当一辆车价格是3万时,市场的需求量为3,但现在由于疫情,很多人选择在家办公,进而导致汽车的需求量降低。汽车的价格还是3万时,现在市场的需求量减少到了2。这就导致需求曲线左移。

值得注意的是,此时仅仅是需求曲线发生变化,而供给曲线没变,这意味着疫情这个条件是不影响卖者的,卖者价格的变动仅仅是因为市场价格发生了变动,这也说明卖者也是价格接受者

或者,由于发现了新的大铁矿,使得汽车生产成本降低,原来2万的时候卖家只愿意卖两台汽车,现在愿意卖4台。这就导致供给曲线右移。同样发现大铁矿并没有影响需求曲线,买家甚至可能不知道这个事,价格的降低只是市场调节的影响,买家也只是价格的接受者

上述两种情况都导致了汽车价格的降低,但原因却截然不同。

弹性

是对供需关系分析的补充,使得其分析更加精确

衡量了买者和卖者对市场环境(例如价格)变化做出的反应程度的大小(可以理解为供需曲线在某点的斜率绝对值)

需求的价格弹性

当价格变动了百分之一,需求量的变化的程度

决定因素:

  • 必需品还是奢侈品(必需品的价格弹性相对较小)
  • 替代品的可获得性(替代品越多,则其价格弹性较大)
  • 考察时间的范围(汽油价格在短期内的变化对需求量影响不大,时间越长,弹性越大)

弹性的计量

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化不强烈:记作弹性小于1(缺乏弹性),即价格变动的比例大于需求量变动的比例

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化强烈:记作弹性大于1(富于弹性),即价格变动的比例小于需求量变动的比例

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

总收益即买者支付的总金额,也即卖者得到的总收入

可以得出结论:

对于一个缺乏弹性的市场来说,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但价格上升的比例会大于需求量下降的比例,这就会导致*总收益的上升*。

对于一个富于弹性的市场来说,与上述相反。

价格弹性应用

为了提高总收益,是应该提高售价还是降低售价?

举例:

  1. 某种治疗癌症的药物,因为其稀缺性和必须性,其弹性很小,此时就可以通过涨价来提高总收益。
  2. 某品牌矿泉水,因为市场上有很多替代品,其弹性很大,此时就可以通过降价来提高总收益

需求的收入弹性

衡量一个物品的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化的影响程度,也是通过百分比计算

正常品:例如粮食的价格的上升会导致收入的上升,又分为两类

  1. 必需品:缺乏收入弹性,即收入弹性小于1。例如粮食、燃油、服装等
  2. 奢侈品:富于收入弹性,即收入弹性大于1。例如香水、宝石等

劣等品:例如盗版价格上升说明大家都没钱买正品了,进而说明了整体收入的下降。

收入弹性应用

判断居民收入水平:必需品和奢侈品消费占收入的比例

刺激内需:必需品不会随着收入的增高而增加需求量,但奢侈品会。故当居民收入提高时,只能通过刺激购买奢侈品来提高内需。例如80年代的电视冰箱洗衣机、90年代的空调汽车、现代的住房和旅游等。

需求的交叉弹性

交叉弹性的正负取决于两种物品是替代品还是互补品

交叉弹性应用

判断是否出现垄断:例如若windows价格提高引起mac的需求量提高,则windows不构成垄断

供给的价格弹性

基本同需求的价格弹性

价格的百分之一变化引起供给量的变化

决定因素:

  • 生产物品的能力(例如老酒是没有弹性的,喝一瓶少一瓶,不会随着价格的变动引起供给量的变动,汽车的价格是富于弹性的,价格升高,供给量也会升得更高)
  • 时间间隔

应用举例

假设由于技术进步,使得小麦的亩产提高,这对农民来说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由于人们对小麦的需求量弹性较小(不会因为小麦价格降低就多吃一点),但由于技术进步导致小麦产量增多,导致小麦价格下降很多。需求量基本不变,但小麦价格下降,这就会导致农民的总收益下降(图中并不能很好的反应这一点,主要是供需量和价格的刻度不太好)。所以农业的进步对农民来说反而是坏消息。

Leave a Comment